迪恩克鲁特战役:鲁道夫一世VS奥托卡二世——捷克斯洛伐克简史7

国王统治下的波西米亚。但随着迪恩克鲁特战役的结束,波西米亚/捷克王国丢失了大量领土,普舍美斯王朝也随之衰落,最终在奥托卡二世死后两代人便绝嗣终结,而本期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场重要的

迪恩克鲁特战役,又称“马希费尔德战役”或“马池河战役”,主要指的是13世纪晚期,神圣罗马帝国新皇帝——鲁道夫一世(Rudolf I of Germany)加冕后,针对波西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的战争,所以这也是一场神圣罗马帝国境内德意志诸侯间的战斗。

公元1254—1273年,神圣罗马帝国内部出现了新旧交替帝位空悬时期(即“皇位虚设时期”),捷克国王奥托卡二世趁机崛起,将国家边境扩张至亚得里亚海北岸,囊括了奥地利(1251年起)、施蒂里亚(1261年起)、克恩滕(1269年起)和卡尼鄂拉,暂时还包括匈牙利。

由此,捷克王国成为了神圣罗马帝国内部最为强大的一个诸侯,时人称其为“金铁大王”!随着国力的强盛,奥托卡二世逐渐萌生了当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想法,此举却引来教皇和其他德意志诸侯的忌惮。

由于奥托卡二世其人精明能干,他治下的波西米亚又飞速扩张,实力强劲,所以无论是教皇额我略十世还是其他德意志诸侯都不希望奥托卡二世当选为皇帝,因为按照往常的经验,皇帝越是软弱无能,帝国内部的无数大大小小诸侯才越能攫取利益,更不用说一直想要干涉其他国家内政的教皇了。

于是最终奥托卡二世在选举中败于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鲁道夫最终被加冕成了皇帝,即鲁道夫一世。为了一劳永逸解决崛起的捷克王国,鲁道夫一世在教皇的挑唆和其他德意志诸侯的支持下,对奥托卡二世开启了进攻。

当然奥托卡二世对鲁道夫一世也是不服,在鲁道夫一世当选后,奥托卡二世拒绝做封建采邑宣誓,以此为导火索,鲁道夫一世于1274年11月于纽伦堡召开的帝国会议上对奥托卡二世提出控告。

神圣罗马帝国也多次召开试图重新分配采邑的帝国会议,希望在会议上剥夺奥托卡二世的大多数地产,削弱捷克公国的力量。对此奥托卡二世则直接选择连续三次拒不参加帝国会议。

公元1253年9月23日,波西米亚/捷克国王瓦茨拉夫一世去世,随后其子奥托卡二世继位,开创了普舍美斯王朝的最盛时期。同时期神圣罗马帝国也进入了“皇位虚设时期”,处于长期空位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位引发了众多实力贵族的竞争。

本来奥托卡二世的皇位竞争者是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十世、法王腓力三世,但在教皇和德意志贵族们的操作下,皇位却最终给了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这位鲁道夫一直以来都被戏称为是“士瓦本穷公爵”。

这位“穷公爵”鲁道夫本是阿尔萨斯南部和瑞士北部的领主,是哈布斯堡伯爵阿尔布雷希特四世的儿子。他的先祖早在公元1020年在瑞士位于罗伊斯河和阿尔河合口处的南部山区维尔伯乐山上兴建了一座宏伟的寓所城堡,叫哈布斯堡,意为“财富之堡”,其家族也由此得名。

1218年鲁道夫的一位先祖曾跟随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远征意大利并战死疆场,其家族获得了一些利益。然后其父亲阿尔布雷希特四世又以种种手段,使哈布斯堡家族在上阿尔萨斯地区获得采邑和各种特权。

所以等到鲁道夫在21岁继承了家族在阿尔萨斯和阿尔高的地产后,一心想着要“光宗耀祖”,为此他时常习武,经常率兵挥戈征战,扩大领地。并且他的教父还是皇帝腓特烈二世。

而等到大空位时期,他已经夺得了霍恩堡公国的领地,将阿尔萨斯、莱茵河流域和瑞士一带的领地连成了一片,成为士瓦本-原阿勒曼部族公国中最大的诸侯了。再加上他广泛联姻,使得大多数德意志诸侯都愿意在皇位竞争中支持他。

虽然教皇和德意志诸侯只想要一个“顺从的傀儡皇帝”,但这位55岁的皇帝鲁道夫一世却已经在数十年的斗争中成为了一个身经百战和精通世故的政治家。出于政治家的本能,这位皇帝坚决不容许像奥托卡二世这样能威胁皇帝的强大诸侯存在!

但鲁道夫也自知实力尚弱,所以为了准备战争,他首先利用政治手段为自己寻找盟友:他将自己的儿子阿尔伯特和女儿卡塔琳娜安排了政治联姻,同时还和匈牙利国王拉斯洛四世定下了协同进攻奥托卡的计划。

在实力增强后,鲁道夫和奥托卡开展了对奥地利的争夺。公元1276年,鲁道夫围城维也纳,并且成功迫使奥托卡投降。此战之后,奥托卡不得不放弃了大部分领地,只保留了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两大领地。

但失败的奥托卡并不甘心,为了恢复自己的所有领土,这位捷克国王开始为复仇做积极准备……

1275年鲁道夫一世开始发动针对奥托卡二世的战争,虽然军事实力不敌波西米亚,但鲁道夫皇帝政治手腕强大,他使许多贵族和城市背叛奥托卡,导致了1276年围攻维也纳的胜利。

此战之后。奥托卡二世不得不放弃对奥地利、施蒂里亚和卡尼鄂拉的统治权。但鲁道夫的远征并没有结束,奥托卡二世也在酝酿着复仇,战后双方都在积极寻找盟友,以期“毕其功于一役”。

于是在1278年两方战火再起,互有胜负,直到8月26日迪恩克鲁特战役中,鲁道夫打败奥托卡指挥的来自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及德国、波兰骑士组成的军队,奥托卡也在逃跑中被私敌擒获打死,鲁道夫皇帝才取得了最终胜利。

而在决定性的迪恩克鲁特战役之前,双方都做足了准备工作:鲁道夫皇帝同勃兰登堡结盟,还联系了波兰的势力做后盾。但公元1278年,下巴伐利亚的亨利一世背叛了鲁道夫,并支持奥托卡二世反攻奥地利。

在收到奥托卡二世已经作乱奥地利边境的消息后,鲁道夫一世下令出师维也纳,计划在北部的摩拉维亚盆地决战奥托卡,准备一战定胜负。另一方面,鲁道夫的匈牙利盟友骑兵也将在那里跟皇帝会师,共同对决波西米亚人。

等到1278年8月26日的决战之时,奥托卡二世的主力部署了6000名骑兵,其中有1000名重装骑兵,其余5000名则为轻装骑兵。而鲁道夫的部队则只有400重骑兵和4000名轻骑兵,其中并不包括他的匈牙利盟友的骑兵数目。

但除此之外,鲁道夫皇帝还有一支由5000名库曼人骑射手组成的突厥部队,并提前准备好了决战。鲁道夫迅速的行动让奥托卡二世大为震惊,他立刻停下对奥地利边境城镇的攻势,并且朝南进军,正好在迪恩克鲁特撞见了鲁道夫的德国匈牙利联军。

由于鲁道夫已经让自己的部队抢占好了重要地形,所以急切突破的奥托卡二世只能率先行军,但遭到了鲁道夫库曼骑手部队从左翼开始的侵扰。这些库曼人的骑射战术让奥托卡的重装骑兵躲闪不及,难以应付。

另一方面,鲁道夫的主战部队则在对手应接不暇之际全面压上,最终战役在双方主力接触后正式打响。从整体来看,鲁道夫的骑兵在整体数目上领先于奥托卡,但奥托卡的精英重装骑士质量上却更胜一筹

所以为了鼓舞军心,获得更大赢面,双方主将都带头加入了战场。而鲁道夫皇帝的坐骑则在战斗中不慎被人刺伤,鲁道夫也差点为此丧命,但他的部下合力将他救出。然后鲁道夫左翼的大军击溃了奥托卡二世的部分军队,但右翼却陷入了困境

双方部队在炎炎夏日下的战场上厮杀了三小时,双方战士的体力都开始不支,尤其是奥托卡仰赖的重装骑兵,此刻更是极其疲惫,甚至一些虚脱者已经无法再动弹。鲁道夫见此,认为决胜的时刻已到……

一些资料称,此时鲁道夫一世的匈牙利援军及时赶到,最终击溃了奥托卡二世的波西米亚军;另一些资料则认为是鲁道夫一世提前就埋伏了一支生力军在山丘森林中,此刻才决定投入战场。

当然在当时的作战中,埋伏的手段被视为是一种卑劣可耻的行为,据称,鲁道夫的指挥官——冯·卡佩伦,在战前亲自和这批伏兵道歉,表示对他们名誉的损害负责,这才有了埋伏的这支骑奇兵。

而战场上的奥托卡二世在收到军情后,立刻带领一批体力恢复过来的部队,应对鲁道夫埋伏部队的奇袭。不过可惜的是,已经军心涣散的波西米亚,人错将主将的行为视为溃逃,引发了己方士气的大崩坏。

最终冯·卡佩伦所带领生力军的奇袭,为鲁道夫的胜利打开了局面,独木难支的奥托卡二世再次败北。而在战后,奥托卡的军营被摧毁,他的尸体也在战场附近被找到,后来德意志人还揣测奥托卡是在逃跑中被私敌擒获打死的。

无论如何,鲁道夫笑到了最后,而为了庆祝胜利,他将奥托卡的尸体带到维也纳展示,这个来自士瓦本,曾被轻视的“穷公爵”通过此战确立了对奥地利和施蒂利亚的拥有权,更一手促成了哈布斯堡家族的崛起!

战后鲁道夫和波西米亚贵族以及奥托卡的遗孀达成了和平协议,确立起在中欧的地位。而鲁道夫的盟友——匈牙利国王拉斯洛四世,则致力于对麾下库曼武士的基督教化,直至其最终死于暗杀……

总而言之,迪恩克鲁特战役成为哈布斯堡家族在奥地利确立统治的重要转折点!战后摩拉维亚从波西米亚分离,奥托卡之子——瓦茨拉夫二世在继位后只剩下了布拉格周围的几个省份,当然鲁道夫为了均衡考虑,还是将女儿许给了瓦茨拉夫。

最终奥托卡二世的领地除了捷克本土外,几乎全部落入哈布斯堡家族手中。公元1282年,鲁道夫皇帝将得自奥托卡的奥地利各邦土地分给几个儿子,构成了未来哈布斯堡王朝领土的核心!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